- 2021/1/27
無肥茶法 永續地力
人能不能回到與土地和平共處的關係,能不能回到與天一同運作的關係,天、地、人,能不能回到合作無間的關係?耕作者能不能再次信任天候的運行、土地的滋養,退回觀察者、遵行者的位置海外簽證?
梁煌義、姜禮杞和許馨云等人以順應天地,「無農藥、無肥料」栽種的茶,已經給了肯定的答案。
無肥農法 真的可行?
這件事,早在世界上其他的角落被證實過了。除了「蘋果阿公」木村秋則(日本一名以無農藥無肥料栽培作物的農夫,所作所為被記載翻譯為《這一生,至少做一次傻瓜》一書),日本宗教家岡田茂吉也早在數十年前,提出「秀明自然農法」(或稱「無肥料栽培」),強調的正是尊重天理、順應自然uche呃人。
除了以當地該園的草葉覆蓋之外,不加入任何一種形式的肥料,目的是讓土地回到潔淨,種子能自力更生,人類才能得到真正的健康移民條件。
台北縣淡水鎮的「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」,更已將這樣的理想,實踐長達十六年,種植出讓許多傳統農人都嘖嘖稱奇的巨碩無肥料栽培蔬果。
我們發現,茶,很可能是台灣的經濟作物中,最難實踐無肥料栽培法的一種。
它怕濕又需潮,恐旱又須排水良好,招蟲易病。被人取為利用的,則是需耗大量能量的嫩芽部位,而非生理上會自然脫落、供鳥獸食用的果實部分,一般茶農一年還至少四採。傳統上,茶樹一直是需要大量人為管理、照顧的作物:每季都要密集的施肥、除草、除蟲、防病。
即使如此,我們仍然找到了不必仰賴農藥、肥料就天然美味的,無肥料栽培茶。